现代汉语电子书版9

第六节     音    变
    语流中,由于受说话速度、轻重高低变化以及前后音等因素的影响,有些音节的读音会发生变化,语言学上称这种音变现象为语流音变。
一、变调
指音节连读时,某些音节的声调发生变化的情况。
请同学朗读下面几组短语:


(一)上声的变调
1.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理想  美好  友好  水井  处理  粉笔  野草
2.上声+上声+上声→
   (1)阳平+阳平+上声
          展览馆  洗脸水  管理法 
   (2)上声+阳平+上声
      好领导  小组长  纸老虎  很美满  买保险
3.多个上声音节相连,读时可以分划,然后再变化。
请你找柳组长买把小雨伞。
请你--找--柳组长--买把--小雨伞。
除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标原调。

4.上声+非上→半上(21)+非上
上声+阴平  首都  北京  统一  女兵
上声+阳平  祖国  海南  语言  改革 
上声+去声  解放  土地  巩固  鼓励
5.上声+轻声→
     (1)阳平+轻声
一般是单音节动词重叠或一些习惯上第二个音节读轻声的双音节词。
               走走  想想  洗洗   哪里  打手 
     (2)半上+轻声
   尾巴  马虎  耳朵  小子  椅子  奶奶  姥姥  姐姐  老实 
(二)去声的变调
     去声+去声→半去(53)+去声
     注意  对抗  信念  变化  暗示  快速  大会  互助
(三)“一、不”的变调
     1.读原调
单念  一 不
词句末尾  第一 八一  统一 始终如一  三七二十一 要不  你去不 偏不 我绝不  
序数  一组  十一号楼 
      2.在去声前变读为35
    一致  一样  一定  一向  一唱一和 
   不去  不变  不算  不够  不看  不像  不怕  不上不下
      3.在非去声前“一”读去声,“不”不变
阴平前   一般  一边  一天  一朝一夕  不多  不甘  不吃  不开  不高不低
阳平前   一直  一来  一年   一言一行  不同  不来  不和  不详  不明不白
上声前  一首  一起  一早  一板一眼  不冷  不久 不管  不想  不早不晚
      4.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想一想  看一看  拖一拖  谈一谈  好不好  行不行  走不动  差不多              来不及  巴不得 
(四)“七、八”的变调
在去声前可以变阳平,也可以不变。
七岁  七块  七路  八岁  八块  八路
(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1.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时,第二个音节读阴平
高高儿的  长长儿的  红红儿的  胖胖儿的  大大儿的
2.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读阴平 
冷飕飕  亮堂堂 明晃晃  沉甸甸   也有仍读原调的:软绵绵、金灿灿
3.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读轻声,三、四音节读阴平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清清楚楚  干干净净 
二、轻声
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音高——
轻声音节失去原有音高;
音长——
轻声音节都短于正常重读音节的音长;
音强——
轻声音节都变弱;
音色——
1、对韵母的影响:使得韵母弱化甚至脱落;“豆腐”
 2、对声母的影响:以清塞音和清塞擦音为声母的音节,变轻声后,声母都弱化为浊音了。“爸爸”
(二)轻声词
1.语法轻声词  有较强规律性的轻声词
(1)语气词   来吧  对吗  他呢  好啊 
(2)助词  “的、地、得、着、了、过、们”
        小的  轻轻地  说得好  看着  走了  来过  弟兄们
(3)名词的后缀“子、头”        桌子 椅子  木头 石头
(4)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     墙上  屋里  山下  那里 
(5)动词后表示趋向、形容词后表示变化的趋向动词 
        放下  起来  出去  坐下去  冷下去  热起来
(6)动词重叠、叠音名词的后一个音节 
        听听  看看 走走  妈妈  爸爸  宝宝  蝈蝈  星星 
(7)量词“个”    这个  三个 
(8)“一、不”夹在词语中间    练一练  走一走  大不大  讲不清  拉不开
2.词汇轻声词  没有什么规律性,只是习惯上读轻声的轻声词
别扭  凑合  大夫  福气  胳膊  合同  黄瓜  机灵  见识  讲究  咳嗽  牢靠  力气  麻烦  苗条  明白  脑袋  朋友  清楚  舒服  头发  学问  钥匙  月亮  招呼
(三)轻声的作用
1.区别词义
地下 (指地面之下)—地下(指地面上与天上相对)
孙子(人名)—孙子(辈分)
2.区别词性
自然(名词)—自然(形容词)
摆设(动词)—摆设(名词)
实在(副词)—实在(形容词)
3.既区别词义又区别词性
对头(正确,形容词)—对头(冤家,名词)
大意(主要的意思,名词)—大意(疏忽,形容词)
三  儿化
(一)什么是儿化
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花儿  huar  鸟儿  niaor  小猫儿   xiaomaor  宝贝儿  baobeir  心眼儿xinyanr 
(二)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性

盖(动词)—盖儿(名词)  画(动词)—画儿(名词)
错(形容词)—错儿(名词)  亮(形容词)——亮儿(名词)

2.区别词义
信(书信)—信儿(信息)   眼(眼睛)—眼儿(小窟窿)
头(脑袋)—头儿(带头的人)
3.一些儿化词表示微小的形状或带有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
钉儿  冰棍儿  刀儿     球儿   脚丫儿   脸蛋儿 
四  语气词“啊”的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