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电子书版10

第八节   朗读和语调
节律是语音的节奏和韵律。
汉语语音的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各种要素,通过不同的形形色色的组合,可以构成声韵、平仄、停顿、高低、轻重、长短、快慢等节律的基本形式。这些基本形式在语流里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协调、交织套合,形成了汉语特有的节奏和韵律。
一、停顿
 停顿是由音节之间语音中断形成的,中断的时间有长有短。
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同志。→
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同志。
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同志。
一般的话语里节拍的构成比较自由,可多可少;而韵文则要求节拍比较匀称、均衡,以表现出比较整齐的节奏感。
停顿一般分为三种:气息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1. 句子当中为生理需要调节气息的间歇叫气息停顿,又叫生理停顿。
2. 反映语言结构层次关系的停顿叫语法停顿。停顿的位置不同,反映的结构关系也就有差别。
几个小组的组长→ 
几个小组的∣组长 
几个∣小组的组长
3.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表达某种感情,对语法停顿的长短位置作改动,这种停顿叫逻辑停顿,也叫强调停顿。    
他∥不是⁄你V的⁄ 对手!
(“V”表示极短的停顿,“⁄”表示稍长的停顿,“//”表示较长的停顿)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二天的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叔叔!明天还下雪?说呀,叔叔!明天还下? ”
二、轻重音
话语里的某个词或句子里的某些音节有意识地说得比较响亮,这就叫重音。
(一) 词的轻重音
词的轻重音是指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的基本轻重格式。
1.双音节词的轻重格式主要的有两种:中重格式、重轻格式。
中·重:国家   卡车   法院   音乐   治疗   东南
重·轻:休息   暖和   姑娘   生意   喇叭   爷爷
2.三音节词有三种格式,其中以“中轻重”和“中重轻”两种格式为多。
中·轻·重:差不多   西红柿   摩托车   巧克力   星期天
中·重·轻:为什么   老太太   胡萝卜   小伙子   不由得
重·轻·轻:朋友们   姑娘家   孩子们
3.另外还有四音节词的轻重格式。
中·轻·中·重:稀里糊涂      一举两得
中·轻·重·轻:知识分子   鸡毛掸子   外甥媳妇
(二)语句重音
句子中的某些词语说得比较响亮,这就是语句重音。
1.语法重音:根据句子语法结构的关系,把其中的某些成份说得响亮些,这叫语法重音。
第一,主谓短语的短句中,谓语通常读重音。
(1)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 东方红,太阳升。
第二,偏正短语中,修饰语,包括状语或定语通常读重音。
他匆匆地走进来。
第三,中补短语中,补语通常读重音。
 我们高兴极了。
第四,表示疑问、指示的代词通常
这不对。
第五,动宾短语的句子中,宾语通常读重音。
刮风了。出太阳了。
2.逻辑重音:
在话语交际时表达特定的语意或情感而有意识地把句中某个词说得响亮些,这叫逻辑重音。
逻辑重音往往是语义的焦点部分,它能提示出话语的前提,所以逻辑重音位置不同,就是由于前提的改变。
我在家看书
(1)我在家里看书。(谁在家里看书?)
(2)我在家里看书。(你在什么地方看书?)
(3)我在家里看书。(你在家里干吗?)
(4)我在家里看书。(你在家里看什么?)
三、升降
升降主要指句调的音高变化,即贯串于整个句子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1. 升调
说话时句尾上升,即前低后高的句调。表示设问、反问、疑惑、惊异、号召、鼓动等较激动的情感。
(1)今天是几号?                              (疑问)
(2)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           (设问)
(3)难道你真的不相信吗?                 (反问)
(4)快走哇!                                    (鼓动)

第九节  语音规范化
一、确立正音标准
这是语音系统本身的规范。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应该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音,由于各种原因,北京语音内部还存在着一些分歧的现象,这些现象对于语音规范化是不利的。
(一)异读词的规范
异读词是指一个词或词内某个语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个的读音。
汲   jí jī                            拎līn līng
教室   jiàoshì jiāoshĭ         秘密mìimì bìmì
一会儿  yīhuìr yīhuĭir       比较bĭjiào bĭijiǎo
呆板  dāibǎn áibǎn           脓包nόngbāo néngbāo
异读词的主要来源
1.北京音特殊的发展:
 “危险”的“危”、“期望”的“期”、“帆船”的“帆”,旧读阳平,今读阴平。
2. 方言读音的影响:
“揩油”来自吴方言,“揩”读成kā 和 kāi两个读音,前面的音是受吴的影响。

3. 读书音(文读)和口语音(白读)的分歧:
“暴露”的“暴”,读书音是pù ,口语音是bào;“确凿”的“凿”,读书音读zuò,而口语音却是záo;“摘”的读书音是zhé,口语音读zhāi
4.误读:
“酵母”的“酵”按汉字声旁误读成xiào,正确的读音应该是jiào.


    “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于1957年至1962年先后三次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并于1963年辑录成《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总表初稿》。
1982年对审音表初稿又进行了修订工作,以符合普通话语音发展为原则,以便利人民群众学习为着眼点,采取约定俗成、承认现实的态度,修订了原表中的41条词语的读音,增补了36条词语,删除了原表中的部分词条,于1985年12月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名称予以公布。
(二)轻声和儿化的规范
轻声和儿化现象在北京方言里很突出,它们在语音表达上有一定的作用,在普通话语音系统里应该有它们的地位,但不是说全部的轻声词、儿化词普通话都应该吸收。
原则上讲,有两类“轻声词”和“儿化词”应该吸收到普通话里来:第一,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的;第二,已经被普遍采用,不这么说,显得特别别扭的。
至于那些没有区别词义或没有语法上的作用的,本来就是读音两可的,例如:“工人”、“手艺”、“娇气”、“女士”、“男子”等,第二个音节可以读轻音也可以读重音;又如:“作文儿”、“写字儿”、“帮忙儿”、“冒烟儿”等,也可以不儿化。这些都应该看做是北京方言的土语成份,不必吸收到普通话里来。
二、推广标准音推广
标准音就是要求我们按照普通话的语音规范来发音,这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话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北京语音是指北京方言区内的语音系统,它不包括异读、轻声、儿化等北京音系内部有分歧的现象。
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并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这个测试的目的,是评定测试人普通话所达到的水平等级,所颁布的标准把普通话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每级设甲、乙两等(共三级六等)。并且规定,对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师等岗位人员,从1995年起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这个测试是口语的测试,其中,语音的规范标准程度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无疑对推广标准音是一个有力的促进。